使用過的口罩投入專用箱內可以實時消毒,箱滿主動“喊”來清潔工回收。最近,一款具備消毒功能的智能口罩垃圾箱入住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理工園。這是園內創業團隊針對此次疫情專門研發的設備。
“疫情爆發初期,我在老家每天看到各種關于新冠肺炎的新聞,心里有種有勁兒不知道如何使的感覺。”理工園內的萬謙科技團隊負責人李博說,我們團隊的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大家決定盡自己所能干點什么。“開展新的研發,一切要從頭開始,時間慢、投入大,不如從現有的產品出發,為新產品‘上市’提速。”
有了思路,李博和團員們開始盤點曾經完成的項目。“我們的研發方向是物聯網,曾經推出過一款有‘思想’的垃圾箱。”李博說,智能垃圾箱監控終端,可以實時監控垃圾量的變化,箱體的安全情況等。2019年,北京世園會園區內1千余個垃圾桶就安裝了智能監控終端,環衛工人無需再靠巡查的方式監控垃圾箱情況。“垃圾箱快滿了,會主動‘喊’環衛工來清理。”
有了底兒,新功能主要圍繞著“殺菌”功能。“戴口罩是日常防護的重要手段。但使用過的口罩可能攜帶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細菌等。這些微生物不僅可能源于外界,通過吸氣,吸附在口罩的外表面,也有可能因為使用者本身攜帶細菌、病毒,通過呼氣,吸附在口罩的內表面。”李博說,所以我們希望增加消毒功能, 避免保潔人員接觸污染及病毒擴散到周圍的環境中。
“最開始考慮過84消毒液或者含氯的溶劑進行消毒。但當時北方氣候比較冷,如果箱體擺放在室外,怕液體會結冰。”李博介紹,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各地疾控等專業部門的消毒方式會后,我們將目光鎖定在“紫外線”上。經過一番討論,最終他們在箱體內通過高強度紫外線和臭氧結合實時對廢棄口罩進行消毒。“考慮到紫外線對人眼可能造成的損傷,我們設計成密閉箱體,遇人走近投遞,箱內紫外線先切斷,然后箱蓋自動打開。人離開后,箱蓋自動關閉,內部消毒系統再次啟動。”
目前,一臺口罩消毒垃圾箱已經亮相理工園。李博說,投入使用后將降低保潔人員工作強度與強度。萬謙科技曾經在奧林匹克公園做過一次測試。“使用智能垃圾箱監控系統后,人力縮減了50%”。李博說,這款垃圾箱挺省電,一天耗電大約1度。疫情結束后,我們可以將其進行升級,成為“有毒垃圾”箱等。
除了口罩消毒垃圾箱,理工園的創業團隊還研發了一系列與防控疫情相關的產品。比如硬件電路設計團隊開放了一款集預警、空氣采樣、實時病毒檢測和遠程傳輸功能的電路設計和嵌入式軟件,可用于人群密集場所傳染病毒監測。它的成功研發將為實現全天候、無人值守全自動病毒監測提供硬件平臺,極大程度地減少人工勞動量和人員感染概率。升發科技團隊運用軟件技術積累,開發了園區/社區復工防控平臺,并通過對社區、園區實際需求的了解,及時做出改進,目前平臺已經在3個社區、1個園區得到推廣使用。